为了传承五四青年精神以及响应红色主题月,艺术设计学院开展了“红心永向党,共筑爱国情”系列活动,用老兵讲故事的方式,共同追忆峥嵘岁月,牢记新时代新使命,传承革命精神。2019年5月10日下午两点,艺术设计学院分团委书记刘婧老师和团委学生会学生骨干来到了老兵郑龙生爷爷的家中进行拜访。
现年86岁的郑龙生,是福建军区长山列岛侯矶岛守岛老兵。1953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196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郑龙生从一名军区文化教员逐步成长为党员中的骨干。回顾戎马一生,他说,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以党为先、忠诚于党,是他始终坚持的信念。
1949年7月,第二次国共内战末期,第三野战军(三野)先后发动福州战役、平潭岛战役、漳州战役、厦门战役和金门战役,18岁开始当兵,担任福建军区干部文化学校文化教员的新兵郑龙生,目睹了战争残酷的一面。“班长告诉我,你就在这里守着,如果炮越打越近了,你就和我打报告。我趴在那里,眼看着炮越打越近,就去和班长报告,班长命令我继续观察,我跑回到原来的位置,才发现一分钟前还趴着的地方被炸出一个大坑”。
停战后,郑龙生深知文化知识的重要性,通过考试,他考取了沈阳炮兵学院。在沈阳炮校的两年间,土生土长的上海人郑龙生第一次体会到真正的严寒。据他回忆,火车经历几天几夜的长途旅行终于抵达沈阳,所有人都等待着赶快回到屋子里暖一暖的时候,接到的第一个命令就是跑步。“冰天雪地啊,那时候心里真的不服,怎么样都想不通,只是觉得再苦也不能当逃兵”。直到毕业才听教官讲,为了防止初来乍到的外地兵从严寒的环境进入暖气房间时太着急,冷热交替引发感冒发烧生冻疮。爷爷回忆起往事感叹道:“虽然当时条件真的很辛苦,但我们都十分的团结”。毕业后,郑龙生被派往山东军区担任长山要塞区站旁炮连二排排长。由于业务能力极强,手枪步枪机关枪样样都会,甚至比军龄较长、有作战经验的老兵还厉害,被晋升为团司令部参谋。说起部队里的那些年,爷爷滔滔不绝,那些烽烟飘过的事情似乎都历历在目。
战争的残酷不仅给郑龙生带来了终生难忘的记忆,更多的是对骨肉亲人的亏欠。1961年婚后,郑龙生被调往山东烟台长山岛担任副连长,一守就是9年。提起这9年,郑龙生忍不住动情的落泪,他提到,妻子一年仅能来看望他一次,一次七天,有时候碰上海面风浪太大,船只无法入港,光是在岸上就等了三天才终于上岛。岛上没有净水,需要靠船只运送,岛上的士兵每人每天用水量仅有一盆,更别提洗澡了。很多南方新兵初来乍到不习惯,都要靠他和一些老兵做好心理疏导。这9年过的辛苦,但选择了当兵入伍就是选择了辛苦,选择了责任。他提到,守岛士兵都具备“祖国为重、以岛为家、以苦为荣、奉献为本”的老海岛精神,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为了国家安全,一定要做个有坚守的人”。
采访结束,我们向郑龙生爷爷道谢,爷爷短短一句:“这就是我当兵的岁月”。看似平淡,实则道尽了这些年的坚定与执着。他用个人亲身经历的故事来告诫大家,要感恩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更要认识到牢记这些伟大精神的必要性。牢记使命,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重温革命历史,作为后人要更加珍惜当下,不忘初心,从自己做起,大力弘扬中国革命精神,为民富国强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