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管会 | 重温红色经典,弘扬红色基因

发布时间:2021-05-20浏览次数:13

自管会 | 重温红色经典,弘扬红色基因

为深刻认识到祖国的奋斗历程与发展成就,感受到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艺术设计学院党总支学生组织管理委员于517日组织骨干成员举办第3期红色书籍交流会。

《大国战略》是由金一南等专家著述的一部有关中国国家战略的重磅著作。他们以世界视野审视中国决策的历史依据、现实决断以及未来趋向,对中国当下及未来发展极具参考价值。本次红色书籍分享交流活动,依旧以各部员分享节选的形式,表达对《大国战略》一书的感悟。

阮佳滢节选:

18991223日,梁启超在《清议报》上发表题为《中国魂安在乎》一文说: “今日所最要者,则制造中国魂是也。中国魂者何?兵魂是也。有有魂之兵,斯为有魂之国。”当变革社会需要一种震撼国民心灵以激发民族奋进的力量时,尚武爱国的军人精神与军人形象往往成为合适的选择。当时的有识之士试图以尚武爱国的“兵魂”作为陶铸国魂的基石,再通过全民尚武的环境来进一步塑造兵魂,从而使兵魂国魂相互激荡、互相促进,形成朝气蓬勃的国民性格。


读后感:

《大国战略》是金一南先生作为一本中国军事的文学作品。其实当我在读《大国战略》的时候,我想起我们形式与政策课上提到的一个关键词,让我对其产生共鸣,那个词语也就是:大国担当。20204月,在我国疫情好转的同时,向100多个国家提供必要的医疗援助,用实际行动彰显大国担当并且在国家发展进程过程中也起到莫大的作用,其实在我看来更为重要的是那个精神作用,这里引入一个概念,一带一路的丝路精神,而什么是一带一路的丝路精神?一带一路的丝路精神是指: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的精神。中国追求自身发展,同时注重与他国共同发展,中国欢迎各国“搭车”。

张瑶婷节选:

古罗马人在安逸的生活当中,逐渐丧失了尚武的美德,不再以服兵役为光荣义务,而把保卫国家的责任交给了外籍雇佣兵,于是罗马帝国的衰亡就无可避免了。黄炎培先生讲,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这个周期率,其实也反映了忧患意识和尚武精神的关联性。对任何民族而言,在长期的和平环境中,保持忧患意识和尚武精神是一个极其艰巨的挑战。

读后感:

“没有最惨痛的沉沦,就没有最辉煌的崛起。中国共产党人给中华民族注入了现代国家的观念,让我们认识了什么叫作国家。中国什么时候才算是一个国家。真正在最黑暗的时候,我们的民众才认识到我们是民族共同体,这点是我们付出重大代价才得出的结论。”这里讲的是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抵抗,决不投降,战斗到最后,只剩自己一个人。在最黑暗、最困难、最无助,大家万念俱灰纷纷投降的时候,用自己的灵魂与血性,支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

陈祥节选:

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说到底就是自强不息。中华民族生不息几千年,经历了千百场战争,深深懂得自强是保证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国家安全从来不是外敌的恩赐,卑躬屈膝换不来民族尊严。我们自身强大,包括物质实力和精神力量强大,任何外邵势力都撼不动我们。必须指出,物质的富足,不代表个民族的型大。

读后感:

《大国战略》这本书由我国著名军事专家金一南等编著,该书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讲述了中国决策的历史依据、现实抉择及未来趋向。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到为冲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总理,从舍生取义的刘胡兰烈士到为人民服务的雷锋同志,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国家的发展奉献青春、奉献生命,爱国主义精神直激励着中华儿女。

党和国家事业亦是薪尽火传、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值得我们不断去探索和深挖。为了理想能够坚持、不懈怠,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沿着红色道路,勇挑时代重担、扛起时代担当,在新的历史交汇期,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