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历
姓名:陈如华
职称:副教授
现任职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助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主任,硕士生导师
主要学术兼职:
全国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评审专家库专家、中国数字演艺教育联盟副秘书长、全国数字演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秘书长,中国奥地利文化交流项目访问学者、澳门科技大学访问学者、上海舞台美术学会理事、中华大学生创意节评委、中国品牌设计大赛评委、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数字影像创意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品牌设计大赛专家执行委员会委员、AI+演艺综合实验室执行副组长、中国传统艺术与数字媒体展演集成创新工作室负责人。
教育经历:
2012年9月-2018年1月 上海戏剧学院 博士研究生
2008年9月-2010年6月 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 艺术硕士研究生
2003年9月-2007年6月 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 本科
学术交流活动:
2024年10月,瑞典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荷兰乌德勒支艺术学院(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项目)
2019年12月,韩国首尔SAC艺术中心(上海市教委文教结合项目)
2014年9月-2014年12月,奥地利维也纳(中国奥地利文化交流项目)
科研与教学成果:
2025年8月,获中英国际创意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获2025新加坡金沙艺术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2025年8月,指导学生作品《代码人生》获中英国际创意大赛-银奖、获2025新加坡金沙艺术设计大赛-铜奖;
2025年7月,《尘韵丝竹·虚拟走秀》获2025FA国际前沿创新艺术设计大赛(中国赛区)-铜奖;
2025年6月,获第七届香港当代设计奖优秀指导教师奖;
2025年6月,指导学生作品《以青鸟为主题的在线展厅设计》获国际设计赛事 ROCA平面与空间设计奖(PREMIO ROCA)-银奖
2025年5月,获第七届CADA日本概念艺术设计奖-先进教师奖;
2025年5月,指导学生作品《以青鸟为主题的在线展厅设计》获得第七届CADA日本概念艺术设计奖-铜奖;
2024年10月,“数智演艺的设计方法与传播路径研究”入选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曙光计划”;
2024年10月,跨越·链接——面向世界的舞台美术,瑞典,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策展执行;
2024年9月,《新媒体展演设计》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团队成员;
2024年8月,第十八届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国赛-优秀指导教师奖、突出贡献奖、特殊贡献奖;
2024年8月,指导学生作品《在空间中生长——当青花脱离瓷胚后》获第十八届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人工智能生成艺术类二等奖;
2024年8月,《趣味游乐园》获第十八届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国赛教师组8k影像类三等奖;
2024年8月,《欢乐玩具店》获第十八届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国赛教师组8k影像类二等奖;
2024年6月,指导学生作品《天华儿童启蒙之如何预防感冒》获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16周年精英联赛龙鼎奖;
2024年5月,“突破与攀升”:数智时代中国舞台美术高等教育大会,中国,上海戏剧学院,项目统筹;
2024年5月,指导学生作品《萨勒姆女巫舞台设计》获第五届大学生创意节-创意环境设计组“入围奖”;
2023年8月,指导学生作品《有限索无限》获第11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上海赛区三等奖(2023.08)、获第八届“两岸新锐设计竞赛·华灿奖”华东赛区三等奖(2023.05)、获第四届大学生创意节(创意新媒体艺术组)入围奖(2023.05);
2023年8月,指导学生作品《现代性漂泊系列》获第11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山东赛区一等奖;
2023年8月,指导学生作品《无》获第七届“汇创青春”上海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示活动环境设计类三等奖;
2023年5月,《舞台设计作品在线博物馆》获全球华设计大奖、获得第二届全球华设计标章殊荣(2023.05)、星鲨杯全球虚拟现实大赛中获得最佳视觉效果奖(2022);
2023年5月,指导学生作品《无岸》获得 2023 第四届大学生创意节(创意美术组)二等奖;
2023年1月,《尘韵丝竹·虚拟走秀》入选上海数字艺术国际博览会,王小慧艺术馆;
2022年11月,《新媒体展演设计》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团队;
2022年10月,《山海情深》获第七届上海舞台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奖;
2022年8月,第十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2022年8月,指导学生作品《人类与生态关系的转变》获得第十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
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第十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上海赛区)一等奖;
2022年8月,指导学生作品《真实的我》获得第七届“汇创青春”上海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示活动环境设计类三等奖;
2021年11月,《草原之子——廷巴特尔》阿巴嘎旗乌兰牧骑,第四届内蒙古地方戏优秀剧目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重点音乐剧;
2021年8月,第九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上海赛区)获得优秀指导教师;
2021年8月,指导学生影像装置作品《扇中游园,戏梦人生》获得第九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
2021年8月,指导学生影像装置作品《扇中游园,戏梦人生》、《一处清圆》皆获得第九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上海赛区)一等奖;媒体装置作品《与尘共书》、沉浸式影像作品《幻尘》皆获得第九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上海赛区)二等奖;影像交互作品《始知无正色》获得第九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上海赛区)三等奖;
2021年8月,指导学生媒体装置作品《与尘共书》获第六届上海市“汇创青春”比赛数字媒体艺术类三等奖;
2021年8月,指导学生作品《物神器韵社》获第六届上海市“汇创青春”比赛环境设计类三等奖;
2021年5月,《舞台设计技巧与方法》获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
2021年1月,《舞台设计技巧与方法》获2020年度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课程,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
2020年8月,指导学生交互装置作品《像素体》获得第五届上海市“汇创青春”比赛数字媒体艺术类一等奖;
2020年1月,《传统文化融合新媒体展演创作人才培养》上海文化创意产教融合引领项目;
2019年1月,《中国传统艺术与数字媒体展演集成创新工作室》上海市教委文教结合项目;
2019年8月,指导学生交互装置作品《戏•字》、《子量二不》、《浮光掠影》皆获得第四届上海市“汇创青春”比赛数字媒体艺术类一等奖;
2019年8月,指导学生作品《表象关系》获得上海市第三届“汇创青春”比赛媒体艺术类一等奖(2018)与仚仚杯中国好创意大赛数媒交互组铜奖(2019);
2018年,获得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活力课堂”教学改革优秀教师;
2017年《新媒体艺术概论》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活力课堂”教学改革;
2016年10月,多媒体互动现代舞《尘垠佛际》入选第十八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青计划邀约节目;
2015年12月,《和平与梦想——徐汇区庆祝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情景歌会》入选2015中国第三届舞台美术展;
2015年,获得上海静安南西开业园区“南西创业新秀”;
2015年,获得2015年静安区青年创业“十佳新秀”;
2014年12月,光影舞蹈作品《成长的足迹》,获得第三届上海舞台美术学会“学会奖公共文化艺术类作品奖”;
2013年,获得“创业助跑成就未来”——上海戏剧学院2013年创业大赛二等奖;
2007年7月,上海市优秀毕业生。
代表作品
2024年,跨越·链接——面向世界的舞台美术,策展执行,瑞典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
2023年,《尘韵丝竹·虚拟走秀》,总策划,上海数字艺术国际博览会,王小慧艺术馆;
2021年,音乐剧《草原之子——廷巴特尔》,视觉空间设计,锡林浩特歌舞剧院;
2021年,新创儿童杂技剧《七彩宝莲灯》,多媒体设计,浙江胜利剧院;
2020年,新媒体展览《尘•思》,策展人,上海市普陀区文化馆;
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舞台艺术优秀剧目、优秀新创舞台作品,越剧《山海情深》,多媒体设计,上海美琪大戏院(首演),北京国家大剧院(2021.3),昆明剧院(2021.3),贵州省国际会议中心(2021.4),遵义大剧院(2021.4),涪陵大剧院(2021.4),重庆大剧院(2021.4),太仓大剧院(2021.4);
2020年,国家重点剧目、红色题材话剧《铸魂达玛拉》,多媒体设计,昌都市大剧院;
2019年,多媒体当代舞剧《尘缘如梦》,总导演、制作人,上海国际舞蹈中心;
2018年,多媒体舞剧《尘香疏影》,导演、制作人,上海可当代艺术中心(2018),韩国首尔SAC艺术中心(2019);
2016年,多媒体现代舞《尘垠佛际》,导演、制作人,第十八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青计划邀约节目;
2016年,多媒体话剧《芬芳》,舞美设计与制作,上海浦东金杨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2015年,《纪念浦东开发开放25周年大型5D壁画》,道具设计,上海浦东展览馆;
2014年,互动光影舞蹈作品《成长的足迹》,道具设计。
发表著作及论文
(1)陈如华.中国传统民族元素与皮革艺术作品设计的融合研究[J].皮革与化工,2025,42(02):27-31.
(2)Ruhua Chen(排5),ArtNVG: Content-Style Separated Artistic Neighboring-View Gaussian Stylization.入选2025年多媒体检索国际会议论文集(202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ltimedia Retrieval)(CCF-B类会议)
(3)Ruhua Chen(排3),《StageDesigner: Artistic Stage Generation for Scenography via Theater Scripts》被CCF A类会议CVPR 2025录用(CVPR(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三大世界顶级会议之一)
(4)Ruhua Chen(2024),“ Utiliz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the automated recognition of fine arts”, PLOS ONE 20(1): e0318114.
(5)陈如华(第二作者).未来戏剧:呼唤全栈人才[N].文汇报,2024-4-30
(6)陈如华(专著).数字演出中的屏幕文化[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23.
(7)陈如华(编写人员).普通高中艺术教学参考资料选择性必修5《影视与数字媒体艺术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1.
(8)陈如华(第二主编).创新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十四五”精品教材《新媒体数据分析》[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21.
(9)陈如华.生成式AI与地方出版文化空间构建[J].编辑学刊,2023(09).
(10)陈如华.基于文旅融合视角的旅游演艺发展研究[J].参花,2023(08).
(11)陈如华(第一作者).书香城市未来:元宇宙阅读是否为新引擎?[J].出版广角,2023(02).(北大核心、CSSCI扩展版、AMI扩展)
(12)陈如华.培养数字艺术人才,推动数字演艺软实力提升[N].光明日报,2023-4-17(09).
(13)陈如华.元宇宙赋能展演空间文化的探讨[J].互联网周刊,2023(06).
(14)陈如华.试论舞台艺术设计中的象征主义表现手法[J].艺术科技,2016(07).
(15)陈如华.新技术在电视舞台美术中的应用研究[J].大众文艺,2016(18).
个人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