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学院微辩讲堂(七)| 拿得起还是放得下更难

发布时间:2023-12-06浏览次数:10

艺术设计学院微辩讲堂(七)| 拿得起还是放得下更难

正方:拿得起更难

01正方定义

今天要讨论的是人生中的拿起与放下,是用某种方式获得,起表示动作的成功和延续。

拿起:是主体以某种方式得到客体的过程。

放下:是放在一边或放弃的短暂动作。

难:是不容易,做起来费事。

无论拿起和放下,必须是对于同一客体而言的,且在主体有自主操控能力的范围内。

判准:判断何者需要我们付出更多承受更多

02论点一

拿得起需要我们承担更多责任。

03论据一

是一种勇于承担,这是一种精神,在人类发展对历史上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同时也是无数次拿起的过程一个历史中的例子是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John F. Kennedy)。在冷战时期,肯尼迪面临着严重的国际紧张局势,特别是古巴导弹危机。他需要拿起更多责任,采取果断的决策,以保护美国的国家安全。在这一时刻,他选择坚定地对抗苏联,采取了坚决的外交和军事行动,最终成功解决了这场危机。这展示了在关键时刻,领导者需要承担更多责任,作出艰难但必要的决策,以保护国家的利益。

04论点二

拿得起是从无到有的过程。

05论据二

在拿起前,你并不拥有你拿起后的事物,拿起需要立足现在的已知,看透事物的本质,对未知的未来进行预测;而在拿起后,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是可见的,在需要放下的时候很多东西是已知的,因此拿起比放下更难。一个生动的例子是亚马逊公司的创始人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在亚马逊成为全球电商和科技巨头之前,贝索斯创办亚马逊时面临了巨大的挑战。他在1994年创建亚马逊时,并没有现成的电商模式可供参考,而是需要从零开始构建一个庞大的在线零售平台。

在拿起亚马逊这个项目时,贝索斯需要基于当时已知的商业原则和科技水平,预测未来电商行业的发展趋势。他在公司初期就展现了对未来的清晰预见,致力于长期发展和不断创新。贝索斯的拿起不仅包括对商业模式的创新,还需应对市场的变化、技术的发展,以及建设庞大的物流和科技基础设施。

亚马逊的成功展示了在拿起的过程中,需要立足当前已知,同时对未知的未来进行深刻的洞察和预测,以便实现从无到有的发展。在拿起后,贝索斯持续引领亚马逊适应市场变化,使得亚马逊成为一个全球商业巨头。这个例子强调了拿起是一个充满挑战但最终带来可见成功的过程。

06论点三

拿得起需要持续学习和成长。

07论据三

拿得起涉及不断学习和成长,因为新的责任和挑战通常要求新的技能和知识。这意味着个体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寻求学习的机会,而这种不断学习的过程相对更为复杂和困难。 

反方:放得下更难

01反方定义

放下:是一份得到后的失去是一种精神和心态,放下的是不必要的追名逐利

判准:面对同一标准同一事物何者付出更多。

02论点一

放得下要付出不止当初拿起的勇气。

03论据一

当时拿起所付出的事物而放下只会更多有句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既然开头那么难,你还会轻易放下吗?如果你硬要说放下没拿起难,我想问那么轻松就放下了,当初你为什么还要拿起?引用一句中国古人的话说: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云卷云舒。

04论点二

放下意味着无所追求,拿起意味着有所求。

05论据二

老子的无为思想告诉我们无所不为?或而为之?我们当然是要做有所求的人,所以这是相对的,我们更难放下,人都拿得起但更难放下自己的欲望。

06论点三

得到对自己有利的东西难以放下。

07论据三

人都有私心,得到对自己有利的东西就不会轻易放下,但你拿的时候就很爽快,不是吗?名誉、地位、财富等等都是一种利益。例如,名能否放得下?据专家分析,高智商、思维型的人,患心理障碍的比率相对较高。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一般都喜欢争强好胜,对名”看的较重,有的甚至爱名”如命,累得死去活来。倘若能对“名、利、财”放得下,那就可以称得上是超脱的,你也可以当名人了。

辩题解析 | 林笑洋

讲  解 人 | 林笑洋

监   制 | 刘锡平

责任编辑 | 强水羿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