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学院微辩讲堂(二)| 年轻人将知足常乐作为一种人生态度是不是一件好事

发布时间:2023-11-03浏览次数:10

艺术设计学院微辩讲堂(二)| 年轻人将知足常乐作为一种人生态度是不是一件好事

年轻人将知足常乐作为一种

人生态度是一件好事

正方定义:

年轻人:18-25岁的青年人

知足常乐:得到满足感,拥有长久的快乐

人生态度: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

好事:对社会、个人有益的事

正方判准:

年轻人能不能够得到满足感以此提升自我帮助社会。

论点一:

知足常乐可以帮助年轻人保持积极的心态。

论据一:

根据《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报告(2009-2021)》数据显示,在所有研究对象中,12.2%的青年网民倾向体制内工作,11.5%的青年网民倾向体制外工作,10.2%无显著偏好,66.1%未明确表达相关内容。青年网民群体对体制外工作的认知相对统一,整体更倾向正面态度。但是在实际的选择倾向中,仍有更多的青年网民倾向体制内工作。保持知足常乐的状态,这种心态会让人更加乐观,使得面对困难时更有勇气和耐心。

论点二:

有知足的态度也能够减轻压力。

论据二:

只有18.1%的职业年轻人从未担心自己的身体会出现状况,因此就应该有知足的态度来让自我减轻压力。追逐无尽的欲望和追求完美会带来巨大的压力和焦虑感。相反,当一个人能够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并且对自己所能达到的感到满足时,他们将会减少压力的积累,让自己更加轻松和快乐。

论点三:

知足常乐也可以促使年轻人更加专注于内心的发展和个人成长。

论据三:

北京奥运会上,刘翔痛苦地撕下2号号码牌转身离开,他表示不到万不得己的时候,是不会退赛的。可见当时的他的跟踺是多么剧痛。这也许就是一种知足,不会为了一次的比赛而牺牲自我的健康,牺牲自我的运动生涯,这是以一种知足的方式去应对生活,看待生命!知足常乐,刘翔的放弃是一种超越,是失败的英雄。通过知足常乐,年轻人可以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在成长,培养出更加全面和持久的幸福感。

年轻人将知足常乐作为一种

人生态度不是一件好事

反方定义:

年轻人:18-25岁的青年人

知足常乐:得到满足感,拥有长久的快乐

人生态度: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

好事:对社会、个人有益的事

反方判准:

年轻人能不能够得到满足感以此提升自我帮助社会。

论点一:

将知足常乐作为人生态度可能使年轻人过于满足于现状,丧失了进取心和追求更高目标的动力。

论据一:

近3亿老人退休后还得养家糊口,近3亿年轻人选择躺平生活。年轻人如果过于满足于现状,可能会导致懒散和放弃进步的机会。年轻人常常处于成长和学习的阶段,他们应该有积极的动力去追求个人和职业发展,而不仅仅停留在已有的成就中。

论点二:

将知足常乐作为人生态度可能会使年轻人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落后。

论据二:

超85%职场人正经历职场困境与挑战当前,在职场中面临困境与挑战的劳动者占比达85.35%。在现代社会中,成功往往与竞争和追求卓越联系在一起。有野心和追求更高目标的年轻人往往能够获得更好的机会和成就。而只满足于现状并没有努力追求更进一步的年轻人可能会错失一些机会。

论点三:

将知足常乐作为人生态度也可能导致对自我发展和个人成长的限制。

论据三:

追求更高的目标可以激励年轻人不断学习和成长,发现自己的潜力。如果过于满足于现状,可能会失去对改善自己和追求更好生活的渴望。

辩题解析 | 黄佳奕

讲  解 人 | 黄佳奕

监   制 | 刘锡平

责任编辑 | 强水羿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