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优化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对培养方案进行科学论证与优化,5月27日上午,艺术设计学院在同华楼会议室召开了2024级本科培养方案专家论证会。上海大学闳约书院院长陈青教授、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由芳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齐青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杨世真教授、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崔生国教授、上海市包协设计委员会秘书长王文博先生、上海市校园电子竞技运动协会常务副会长崔树林教授、上海水石建筑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玉英女士等八位专业教授与行业专家受邀出席。
艺术设计学院院长赵牧、常务副院长徐子卿、院长助理李娟、院长助理包臻隽、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主任陈如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主任殷心悦、环境设计专业主任韩丽莹、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主任张弛、以及各专业项目负责人和实训主任到会参加。会议由副院长朱花主持。 |
首先,赵牧院长致欢迎词,感谢各位教授与专家对学院发展的长期关心与支持,并利用丰富的经验与成就指导学院专业建设工作。赵院长强调本次本科培养方案修订的重要性,旨在认真落实天华校训,坚持“专通雅”协同发展,突出专业特色,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关注创新培养模式,打造符合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与企业与行业的培养合作。
接着,院长助理包臻隽向与会人员介绍了艺术设计学院的基本情况以及四个专业的特色与发展方向。
随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陈如华主任介绍了本次数字媒体的专业培养方案修订的依据,根据行业发展和分析行业发展机遇与用人需求的技术下,明确了专业培养目标,通过优化培养方案、创新教育培养模式、着力打造相关行业应用型人才的“蓄水池”。
数字媒体艺术中本贯通专业的周亮主任,介绍能力在培养方案修改中根据学生软件和技能学习情况,在空间交互方面进行优化调整,新增三维动画、增强现实、算法艺术等课程。
数字媒体艺术电子竞技运营与管理方向的成煜主任,介绍了该方向的培养方案是根据行业发展与市场需求的情况下,优化了专业核心能力课程的情况。
接着,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专任殷心悦老师,从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调研、专业调整方向三方面进行阐述专业培养方案的修改情况。专业结合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的发展,侧重培养运用新技术、具备跨学科能力、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环境设计专业韩丽莹主任介绍专业经过12年的发展,目前专业培养目标立足于“面向适老适幼,借力人工智能,拥抱传统文化,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培养能设计重实践会表达的助理设计师。根据行业发展情况,专业方向也应市场需求进行了调整。
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邵立康老师介绍了本专业侧重于优化课程编排与课程设置,并将结合AIGC技术开设创新影视制作、创新动态影像等课程,将新技术、新理念融入课程改革,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接着,各位专家对各项培养方案修订情况进行了深入地点评,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陈青教授对各个专业能够精准完整、富有逻辑地梳理专业在人才培养需求给予了很高的平价。各个专业富有前瞻性的调研,反映了天华的教育特色,能够紧密对接行业人才出口。陈青教授认为专业在指定培养目标的时候,更应突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结合培养目标,区分并明确我们培养的人才的优势与特质。
由芳教授认为AIGC技术好比翅膀,是模拟人的大脑,能够快速学习,提供快速的解决方案。人工智能的应用建立在学生的甄别能力、专业素养能力之上。每个专业应该有以人为本的专业课程来培养专业素质。
崔生国教授则建议各专业在调整培养方案时,不要随意减少基础核心课程。扎实的美术基础与美学素养,能够让学生在专业领域走得更远。
王文博教授认为在校企实训的项目选择上,需要综合考虑到和企业、产业的合作,助力推动产业发展。市场中有真实需求的项目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更为突出。
崔树林教授建议在电竞方向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融合电子竞技概论,电子竞技发展史等理论课程,增强学生理论学识基础。
李玉英老师在素材库建设上给出了中肯建议。她认为各专业在教学、实训、毕业设计等环节,可以通过建立网络版、电子版、实体版的素材库,做好素材积累,积累专业教学成果。
杨世真教授认为学院四个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互渗交叉,是学院的优势与特色,在此基础上注重跨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齐青教授则从课程设置等细节入手,对培养方案的文字表述与格式规范上提出更高要求。四个专业在培养目标、培养要求的阐述上要相互对应关联。必修课程与限选课程的设置,需要注意课程内容的递进与衔接。
最后,徐子卿常务副院长进行了总结发言。徐院长感谢各位专家从行业角度、学科角度、人工智能、实习实训等各个方面给出中肯的建议。学院各专业团队会好好吸收,分析研讨,进一步对四个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调整优化。
本次会议不仅为艺术设计学院的本科培养方案修订提供了宝贵的建议,也为学院未来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学院将认真学习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本科培养方案,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艺术设计人才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