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学院2025级班助理岗前培训营第二讲顺利开展!
为秉承“探索、创新、发展”的理念,艺术设计学院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班助理队伍。为帮助实习班助理快速适应岗位要求,学院精心筹备并开展了岗前系列培训。其中,岗前培训营第二讲—《早晚自习工作内容的安排以及突发事件案例分析》于2025年4月22日正式开展,本次会议由团队负责人出席,全体25级实习班助理参与培训。
探索·创新·发展
第二讲由班助理团队负责人陈文楷主讲,分别从早自习安排、晚自习安排、班级内部管理、自我管理规范和突发事件案例分析这几个方面讲起。
早晚自习工作安排
负责人陈文楷讲述了早晚自习的学习目的和工作重心,在学期初期可以和班级同学交流总结,也是建立班级凝聚力、班规、班风的好机会。
同时晚自习也要结合专业特点,在安排晚自习内容上灵活变通,使学生对于学业有所收获。
班级内部管理
在班级内部管理方面,班助理要了解并开导新生,缓解新生进入大学的不适应期。
在班委的确立中,要考察班委是否能够胜任并起到带头作用,同时班委和班助理之间要信息互通,并且定期开展班会、培训,总结问题。
在班规设置上,要根据各班情况设立班规,引导新生行为规范,促进班级凝聚力。
班助理自我规范管理
负责人陈文楷强调对于自我规范管理上,班助理要定期向指导老师、辅导员、所在专业负责人汇报工作。
班助理与搭档需要互相配合、及时沟通,遇到问题共同解决,在班级管理上需要达到大方向的统一。
班助理要做到以身作则,端正仪容仪表,规范自我行为。并且要明确自我身份,要有边界感。
突发情况的应对
主讲人陈文楷通过与实习班助理进行互动,了解实习班助理对于突发情况的处理方法的初步想法,使实习班助理们思考了问题出现时应当如何处理。总结了早晚自习可能会出现的突发情况,根据不同问题给出不同的处理方法。
此次培训是艺术设计学院实习班助理成长路上的重要一课,为大家明晰了岗位责任与能力要求。
艺术设计学院始终重视班助理队伍建设,将其视为师生沟通的桥梁与学生成长的重要助力。
期待每一位实习班助理都能将所学融入实践,在未来的工作中展现艺术设计学院学子的专业素养与责任担当,共同为学院的发展贡献力量,携手书写艺术设计学院班助理工作的新篇章!
实习班助理培训感想
实习班助理
闵雨聆:
听完班助理培训第二讲,我对早晚自习的管理、班级事务和突发情况的处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整个培训的内容十分实用,以前觉得就是管管纪律、点点名,现在才发现这份工作需要情商、应变能力和管理技巧,完全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
早自习不是简单地站在讲台上盯着大家,而是要关注班级整体状态。还有检查卫生、组织默写这些常规工作,并且要你在最后五分钟做总结:既要反馈当天的表现,又要预告晚自习的安排。晚自习也不是死气沉沉地学习,可以安排辩论、四级听力、甚至全班谈心,让自习变得不那么枯燥。这让我意识到,班助理的工作不是“管人”,而是“带氛围”,让大家愿意主动参与。
我们也要快速了解新生,帮助新生适应大学节奏,同时也要观察班委能不能真正帮上忙。班委和班助理之间信息要互通,定期开会总结问题,不能等到事情闹大了才处理。我觉得,管理班级有点像“带团队”,既要严格,又得有人情味,不能只靠命令,还得让大家信服。
如果遇到突发情况,比如视频打不开,不能干等着,得马上换方案,可以选择分批去别的班。又或者学生吵闹不听劝,班里有人吵架,不能急着批评,而是先了解情况,培训里教的先冷静、再沟通的原则很实用,特别是遇到学生顶撞时,不能硬碰硬,要想办法化解矛盾。这些情况听起来简单,但真遇到了可能会手忙脚乱,所以提前想好应对策略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这次培训,我意识到班助理这个角色既要有原则性,又要有灵活性。班助理不仅是管理者,更是引导者。最重要的是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班级。在未来的管理中,也要多观察、多沟通,把学到的技巧用上。虽然压力不小,但相信我一定有能力将这份工作做好。
实习班助理
陆天赐:
在经历了申请书提交,线下面试,以及动员大会的层层推进后,我终于带上了实习班助理的工作牌,开始了一个月的班助理实习期,在第二讲培训中,我感想颇多。
首先是对于早晚自习工作的安排,培训课件让我更换视角,从班助理的角度审视早晚自习的意义和结构组成,其实每天不仅仅是读天华教和默写自习那么简单,而是将提升班级凝聚力,成立班规班风融入到日常早晚的学习中,同时也使同学们保持学习状态,而这也是对于班助理责任与能力的考验。
其次是班级内部管理方面,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班助理要了解每位新生的基本情况和需求,并且要缓解他们进入大学的不适应,这点可见班助理的角色不仅是班级的管理者,更是比辅导员更贴近同学生活,更加深入到同学日常的调节者与领航员,这也促使我去成为一个具有细致观察力与耐心的人,以更好的为新生服务。
最后,在自我规范管理上,我总结为快,准,稳三个字,即工作效率高,汇报情况准确,以及以身作则,稳定自身,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个人行为规范,才能更好的带领新生,不过与此同时,也要多多与搭档沟通交流,以多方视角制定完善的带班计划。
总之,在我看来,班助理是一个复杂辛苦的职位,需要处理大大小小的琐事,也需要自己挺身而出的能力,希望我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贯彻培训要求,提升个人能力,不负老师与团队对我的信任。
实习班助理
刘世军:
一、早晚自习制度:自律与成长的土壤
在4月22日我参加班助理培训会的第二讲,聆听了早晚自习制度解读与班级管理经验分享,我深感这不仅是一次工作技能的提升,更是一次对责任与成长的深刻认知。让我对早晚自习制度与班级管理有了更深的认知,这些知识如明灯,为我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早晚自习制度是培养学生自律性的重要抓手。整齐的桌椅、专注的神情,展现的不仅是制度的约束,更是对知识的敬畏。早自习的朗朗书声,为一天注入活力;晚自习的安静思考,让知识沉淀升华。实则是帮助新生养成规律作息、专注学习的习惯。联想到部分新生初入大学易陷入“自由迷茫期”,早晚自习制度犹如灯塔,引导他们迅速锚定学生的核心身份。这一制度如同无形的标尺,规范着学生的学习节奏,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作为班助理,我意识到需严格落实制度,更要关注背后的温度。比如,针对迟到问题,不能只靠硬性规定,而应了解原因:是作息不规律,还是遇到了特殊困难?通过沟通与引导,让学生从“要我遵守”转变为“我要遵守”,让制度成为他们成长的助力而非负担。
二、班级管理:用心凝聚,以情沟通
班级管理是门“心”的艺术。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需要向心力与归属感。班级管理的核心是“人”。在早晚自习中,既要维护纪律的严肃性,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培训提到的“弹性管理”理念让我深受启发:对于因特殊情况迟到的学生,在核实情况后给予理解;对于主动提问的学生,及时协调资源解答。记得培训中提到的“同心圆管理理念”——以班委为核心圈,辐射班长,再带动全体同学。这让我想到,班级管理不是“一人之治”,而是要构建“人人参与”的网状结构。这让我明白,管理不是“一刀切”的冰冷规则,而是“严慈相济”的温度陪伴。此外,通过组织小组讨论、自习成果分享等活动,将单调的自习转化为互动的学习场,既能激发积极性,也能增强班级凝聚力。
三、班级“引路人”
此次培训会更让我了解到班助理的职责 同时也意识到自身不足:缺乏灵活应对突发问题的经验,与学生沟通的深度有待加强。未来,我会将所学理论融入实践,在早晚自习管理中观察学生状态,用耐心与智慧解决问题;在班级活动中扮演好“引路人”角色,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成长。
文案 | 王子含
排版 | 桂逸欣
摄影 | 陈子阳
负责 | 桂逸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