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5艺术心协带你 “沙”出快乐
在快节奏的生活旋律中,我们的情绪如同多变的天气,时而阳光明媚,时而阴云密布。然而,你是否曾停下脚步,认真倾听内心情绪的声音?
在 5 月 25 日这个特别的 “我爱我” 心理健康日,艺术设计学院心理协会于18:30在月华楼205活动室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情绪沙瓶活动,邀请同学们执沙为笔,在方寸瓶间书写与自我的对话。为同学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内心世界的大门。
制作情绪沙瓶
活动伊始,主持人向大家介绍了本次活动的意义和目的,强调关注自身情绪、关爱自己的重要性,同学们纷纷拿起材料,开始了这场充满仪式感的创作之旅。
在注入沙子的过程中,大家全神贯注,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只剩下指尖与细沙的触碰,以及沙粒滑落瓶中的沙沙声。这声音如同一种温柔的低语,引导着同学们进入内心的宁静角落。
有的同学先用深色的沙子勾勒出起伏的山脉轮廓,再用亮色沙粒铺就璀璨的星空,打造出一幅充满奇幻色彩的沙漠夜景;有的则将不同颜色的沙子分层铺设,每一层都代表着一种心情,如同记录生活的 “情绪日记”
完成沙瓶制作后,进入了分享交流环节。同学们轮流分享自己作品背后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大家相互倾听、相互理解,彼此给予支持和鼓励。这种温暖的互动让每个人都感受到自己并不孤单,自己的情绪被他人看见和接纳。
心理学小知识
从心理学视角看,这场活动恰似一场“知觉的冥想”。正念疗法与艺术表达在此交融——指尖摩挲沙粒的粗粝触感,双眸追逐色彩渗透的轨迹,听觉捕捉沙瀑流淌的韵律,多重感官的协同将参与者引入深度专注的“心流”状态。
而心理投射理论更赋予作品以镜像意义:某片突兀的猩红裂痕,或许是未被言说的愤怒;那抹小心翼翼勾勒的薄荷色边界,暗示着对秩序的渴望。
这场沙瓶之旅,终是映照出“爱自己”的深层隐喻:真正的自我关怀,不是强行粉饰情绪的阴晴圆缺,而是为每段幽暗配一束微光,替每场骤雨备一把纸伞。通过仔细观察与思索沙瓶作品,同学们能更清晰地洞察自身情绪状态,达成 “自我觉察”,为心理健康奠定坚实根基。
这场情绪沙瓶疗愈活动,不仅是一场艺术创作,更是一次与内心对话的契机。它让我们明白,爱自己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要学会关注内心的感受,接纳情绪的起伏。当我们能够正视自己的情绪,并找到合适的方式表达和释放时,我们就在走向自我疗愈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未来,艺术心协还将继续举办更多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动,陪伴同学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学会更好地爱自己,守护内心的那份宁静与美好。
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从这次活动中汲取力量,在今后的日子里,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都能珍视自己的情绪,用心去爱自己!
文案编辑丨李雪
排版编辑丨戴彧鸣
摄影编辑丨黄莉慧
负责编辑丨顾嘉蔓老师
黄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