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与长宁区华阳社区禁毒办公室、长宁区华阳街道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袂举办的“爱国·警示·守护”主题广告设计大赛在天华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落下帷幕。此次主题广告比赛共收到来自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及长宁区华阳社区群众作品共80余件作品参与比赛,经过激烈角逐,其中我院18件作品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以及20余名优胜奖和入围奖。作品评阅团队由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跨视觉方向负责人钟华勇老师、顾庆副教授以及汪宗哲、李艾等共四位老师组成。颁奖仪式在光华楼二楼多媒体展映式举行,视觉传达专业主任顾庆老师现场颁奖。

学生参赛作品集锦

比赛评阅教师组


钟华勇老师为获奖者颁发奖品、证书

一等奖获得者合影留念
本次活动是由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筹办的“社校联动”的跨界活动,是跨视觉方向将专业下沉、落地的举措之一。基于人工智能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的跨界融合特性,本次海报比赛不设形式和媒介,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进行创作。此次比赛共收到绘画作品5幅,AIGC生成式设计作品6幅,以及平面图像设计作品40余幅,学生共同围绕命题“反毒,反邪,反战”这一主题进行设计。体现了作品的丰富性、多样性和跨界性。学生作品来自于大二至大四的学生,涉及专业除了视觉传达的普通班级,还有视觉传达(国际)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

作品名:《绘梦止戈,筑家新卷》,作者:曹雅欣

作品名:《铭记历史,共筑平安》,作者:陆欣悦

作品名:《和平鸽》,作者:应玥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暨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本次活动彰显了对青少年的关心、关爱以及对国家禁毒、反邪等公共事业的使命必达,进一步激发了在校青年爱国、爱家的情怀,筑牢了他们禁毒反邪的思想防线。获奖作品将择日在华阳路街道华漾美术馆展出;本次比赛也获得了艺术设计学院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跨视觉方向各专业教师的大力支持。作为课程项目落地和执行真实项目的课程策略,作品比赛是最好的练兵场,也是检验课程成果的有力方式。本次比赛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战胜利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作为契机进行主题广告设计,参赛作品体纷纷表现出艺术、技术与跨媒介的融合,也展现出学生的爱国热情、生活热情和设计热情。


二等奖与三等级作者合影留念

优秀奖作者合影留念
本次设计比赛是AIGC生成式设计、传统绘画以及平面图像设计的面对面同台竞技。这种看似“不对称”的较量,凸显了设计技术迭代下的设计鸿沟:传统工具绘制一幅海报,可能需要两天,使用平面设计软件设计一幅海报可能需要两小时,但是使用AIGC生成式设计海报,可能只需要2分钟。对于诸如AIGC新工具的使用,很多人表示观望或怀疑,也有人积极拥抱。“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到如今的人工智能时代,毫无疑问是工具的利用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跨视觉负责人钟华勇老师如是说。

作品名:《同一片天空》,作者:陈莹

作品名:《反战》,作者:金星昊

作品名:《铭记历史,共筑平安》,作者:郭伊雯

作品名:《硝烟未尽·风起微芒》,作者:任思睿

作品名:《他们吃人从来不吐骨头》,作者:章思源

作品名:《缅怀过去,开启未来》,作者:柳爽

作品名:《NO WAR》,作者:周天逊
跨视觉是艺术设计学院视传专业的其中一个设计方向,是数字信息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的跨学科融合、新技术对设计的影响以及对跨界设计人才的新要求,是对新时代下视传专业的新定位。它是技术进步促进传统视觉传达设计与数字技术迭代的深度融合,同时,也是与社会学、心理学、认知科学、市场营销及传播学的跨界融合,增强了其在商业领域的作用,拓宽了创新空间和应用领域。跨视觉强调跨专业背景下的跨行业、跨空间、跨媒介的视觉传达认知基础。在人工智能时代语境下,视觉传达设计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有了全新的发展路径和策略,因此,跨视觉应当顺应时代发展,借助现代技术促进视觉传达技术的创新发展,提供社会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为我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学生向行业要求、高质量育人更进一步。
图文:跨视觉教研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