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艺术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特邀香港教育大学电子竞技运动管理文学硕士项目核心授课教师钟雨纯博士,为相关专业师生开展主题为“香港教育大学电竞硕士专业课程介绍,解锁跨学科多元职业发展机遇”的专题讲座。讲座以互动问答破题、数据解析为基、项目推介为核,全方位梳理电竞行业发展脉络,为学生厘清职业规划方向,搭建“学术深造 — 产业就业”的衔接桥梁。

钟雨纯博士长期致力于电竞行业研究,聚焦电竞心理学、运营商业模式及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拥有丰富的跨学科教学与实践经验。她现任香港教育大学电子竞技运动管理硕士项目学术核心成员,其团队深耕“电竞 + 管理”融合领域,该团队汇聚行业精英与学术权威,深度链接香港数码港、深圳电竞企业等产业资源,为学生提供“理论学习 — 实地实践 — 就业衔接”的全链条指导。
讲座伊始,钟雨纯博士以四组互动问答切入,通过现场投票形式调研学生对电竞行业的认知,针对调研结果,钟博士明确核心观点:“电竞已从‘小众娱乐’升级为千亿级产业,但认知偏差仍制约职业规划。当前行业不仅需要职业选手,更紧缺管理、营销、数据分析等复合型人才——人社部数据显示,中国电竞人才缺口达 50 万,上海单地电竞全职岗位已超 65 万,管理类岗位供需比达 1:8。”钟博士结合产业案例,拆解电竞行业的三大发展趋势:其一,“市场规模持续扩张”,2027 年全球电竞市场规模将突破 30 亿美元,亚太地区增速领跑全球,2029 年预计达 59 亿美元;其二,“岗位需求多元化”,除传统的游戏美术、策划、运营外,电竞场馆管理、赛事营销、用户行为分析等新兴岗位需求激增,“懂电竞、会管理、能数据分析的学生,将成为企业争抢的核心人才”;其三,“跨界融合深化”,电竞已与科技、教育、娱乐领域深度绑定。


为助力学生解决“深造无方向” 的困惑,钟博士重点推介香港教育大学电竞管理硕士项目 —— 该项目为大陆与香港首个融合“电子竞技 + 管理”的硕士课程,旨在填补高层次电竞管理人才空白,适配我校数字媒体艺术、游戏艺术、电竞等专业学生的深造需求。项目课程设置兼顾学术深度与产业实用性:核心课程涵盖《电子竞技活动规划与管理》、《电子竞技消费行为》、《电子竞技市场营销管理》等,夯实管理理论基础;选修课包括《电子竞技心理表现》、《电子竞技生理表现》、《电子竞技管理研究方法论》等,适配不同职业方向;实践环节为“体验学习”模块,通过与头部电竞企业合作,将实习纳入课程考核,学生可参与真实赛事运营、场馆管理项目。
项目教学以普通话为主,辅以英文、粤语,消除语言障碍;师资团队融合学术与产业背景,既有高校教授讲解理论,也有行业大咖分享实战经验;此外,项目接受跨专业申请,艺术、体育、管理等背景学生均可报名;学制仅1 年,较大陆 3 年制硕士节省 2 年时间成本,学生可提前2年进入职场积累经验;学费约 16-17 万港币,仅为欧美留学费用的 50%,且学校提供奖学金计划。

钟博士还详解了香港求学的附加优势:其一,“文化与教育优势”,香港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汇地,学生可体验英式教育模式,无需远赴欧美即可接触国际学术资源,且香港教育大学为香港八大高校之一,QS排名靠前,学历获教育部认证;其二,“就业便利性”,毕业后可获香港2年工作签证,便于在港就业;其三,“地理与生活优势”,上海至香港航班仅 2 小时,饮食习惯相近,“学生无需适应跨文化生活,家长也可便捷探访”。

讲座尾声,钟博士与现场学生展开互动,解答“跨专业申请难度”、“实习企业类型”“回大陆就业认可度”等问题,并建议:“大三是职业与升学规划的关键期,建议大家提前了解产业需求——比如想做赛事运营,可先学习基础的数据分析工具;想深造的同学,现在即可准备语言成绩,早申请可提高录取概率。”讲座结束后,钟博士还与我校教师展开洽谈,为后续深度合作打下基础。
拍摄/撰稿:余国东、盛宇伟(学生)、印佳奇(学生)
审核:黄潇馨
